非洲人的生活哲學

一趟非洲旅程,見到場面壯觀的動物大遷徙,拜訪放棄遊牧的馬賽部落,讓我透過不同的視野,重新看待工作與生活。

TRAVELOPINOINSAGA

4/26/20251 min read

對一位大動物獸醫來說,到非洲草原上面看動物大遷徙,是個重要的人生清單。畢竟過去對於動物與醫療所有的認識,無論寵物、畜牧動物、動物園動物,幾乎都在人類建構的世界裡,而真正大自然當中動物的生活方式,到底如何進行?是我很想一探究竟的。

上個月我從肯亞的馬賽馬拉國家公園,橫跨馬賽河到坦尚尼亞的賽倫蓋提國家公園,看到數量驚人的動物,每年在草原上面週期性的移動,整大群的牛羚看似漫無目的散落在草原中,卻是無形之中有個目標讓他們聚在一起,年復一年。

看著動物充滿生命力的在整個草原當中生生不息,休憩、警戒、繁衍、生活、獵食、群聚、家族、社群.....讓我不禁思考,人類的社會與工作不就像是如此?每天日復一日,看似獨立且內容繁瑣固定,但時間軸拉長,就能看出群體有機協作的整個動態與創造力。

在草原上仍有馬賽部落。馬賽人不僅是一個有凝聚力的部落聯盟,更是強大的戰鬥民族。遊牧的他們養活牛群,而這些牛群成為馬賽人生活和文化的核心。馬賽人原本是逐水草而居的遊牧民族,但在現在資本主義的土地私有化國土管理模式下,讓他們被迫接受土地私有化的運作方式,而放棄過去的生活模式,必須定居的生活讓他們的文化與生存方式產生巨大的改變,以前透過採集獵捕豐盛的大自然原本給予他們夠用的資源,也能與環境永續共生,但現在這不是他們擁有的權利,需要重新學習農業耕作與家庭代工販售觀光產品。這些原本與土地共存的智慧,很有可能是地球永續地球的關鍵解方,但現在這些經驗更有價值的是娛樂遠道而來的觀光客,他們被迫在新的環境下轉型,真實改變了與土地共生的住民與生活方式。

這幾年創業的過程,社會企業的定位在盈利最大化與激烈的商業環境當中,就像是少數民族,不一樣的世界觀,不相同的經營邏輯,都在大環境下被嚴厲挑戰,要如何保有發揮社會影響力與解決社會問題才是企業存在的宗旨這樣的核心概念,並不是簡單的課題。

一趟旅程,透過不同的視野來充電與重新看待工作和生活。最近很多人在討論,要怎麼與Z世代合作?這讓我想起目前公司許多年輕的夥伴,在認真工作之餘,也希望有心情轉移的長假時間,有的人選擇離開公司在轉換新工作前探索世界,但若公司也保留足夠的空間讓夥伴有休假探索的彈性,我想也是與這個世代工作者的重要課題。非洲人們的生活哲學,斯瓦希利語Hakuna Matata,代表沒有煩惱,延伸的意思是,不要擔心你無法控制的事情,在激烈競爭的生活中,是最好的提醒。來自人類發源地的智慧,送給你。